為什麼杏鮑菇工廠都在改液體菌種?,李崇鑫(菇行天下)手機號/微信號:13674230281,歡迎從事食用菌的朋友加菇行天下微信,交流食用菌技術,解答生產、技術難題。,杏鮑菇出菇不整齊,這是很多杏鮑菇工廠經常遇到的問題,杏鮑菇在出菇時是變溫管理工藝,如果出菇不整齊變溫對不同大小的杏鮑菇影響就不一樣,不整齊的程度就更加的嚴重了。,到採收的時候一部分能採收,還有相當不一部分還很小,同時因為杏鮑菇出菇的過程二氧化碳也是變量,剩下這部分小的杏鮑菇因整體二氧化碳的調整很有可能會產生畸形。最終的結果就是平均單產受到拖累,單產下降,效益降低。,看起來一樣的菌包,為什麼表現會不一樣呢?,再舉個例子:發菌溫度,對於杏鮑菇這樣有明顯后熟的品種,后熟的一致性直接影響到出菇的整齊性,而發菌溫度的一致性又直接影響到后熟的一致性。這就要求我們要測量培養室上下左右不同位置的菌包溫度是否相同,並通過擺放和內循環來使發菌溫度達到一致,杏鮑菇工廠對這一點也是容易忽視的。,2、出菇環節的一致性不好,影響杏鮑菇出菇環節不整齊的因素主要是環境上的,要力求溫度、氧氣、濕度、光照達到一致,溫度、氧氣、濕度的一致性主要取決去杏鮑菇菇房的前期設計和內循環,這三點中菇房上下溫度的差異性對杏鮑菇出菇不整齊的影響最大。,對於最近幾年新建設的杏鮑菇工廠,一般出菇不整齊的原因是上面的第一點:菌包本身的一致性不好,對於杏鮑菇生產者來說,就是要力求所有環節做到一致性,出菇就是自然整齊了。,菇行天下再次提醒:對於杏鮑菇工廠來說,一定要改成液體菌種的,這一點沒有任何的疑問,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但是,杏鮑菇工廠由固體菌種改為液體菌種絕不僅僅是菌種生產方式的改變,而應該是整體生產工藝的改變。,是因為她在以前一直用的是固體菌種,整個生產已經在固體菌種模式下固化了,認為還是按照以前的方式做就不會有問題,而改成液體菌種之後所有的生產工藝都沒有進行相應的調整。,那麼,為什麼會不重視呢?,今天早上7點就有一位朋友給菇行天下打來電話問為什麼用液體菌種的杏鮑菇出菇不整齊,菇行天下反問她:有沒有測量培養室不同位置的菌包間溫度?,菇行天下問了三遍,她才回答說沒有,為什麼問三遍才回答?是因為她知道是自己應該要去做的工作,卻沒有去做,這就是不重視。,這篇文章說的是杏鮑菇出菇不整齊的根本原因是一致性不好,一致性的原則對於其他所有食用菌出菇不整齊都一樣適用。,微信搜索:“菇行天下”,關注菇行天下微信公眾號,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註明出處!,食用菌生產需要一致性,那麼為什麼會有很多的杏鮑菇工廠沒有做好這一點呢?,是他們不知道嗎?不是,是沒有重視起來!是沒有執行!,杏鮑菇出菇不整齊的根本原因就是:一致性不好!,杏鮑菇生產的一致性分為兩個大的環節:,1、菌包本身一致性不好,菌包本身的一致性不好,包含很多個因素,原則就是:所有的菌包的任何指標都應該是一樣的!具體哪些指標作為杏鮑菇工廠和技術員都應該是很清楚的,關鍵是要重視起來,要執行。,杏鮑菇生長的過程中所有的水分都來自菌包內部培養基中的水,培養基的含水量對菌絲的生長和出菇都有直接的影響,杏鮑菇工廠所用的攪拌機一般都比較小,每天生產量是由若干的攪拌機攪拌而來,大多又不重視含水量的測量工作,只是工人通過經驗進行控制,這就導致了每天生產的菌包含水量的差異。,舉了例子:含水量,袋栽杏鮑菇改液體菌種失敗原因分析,
曾國藩曾經說過:心存敬畏之心,方能行有所止。,這句話是曾國藩的為官從政之道,敬就是尊重,畏就是害怕,曾國藩用這樣的態度作為為官的基本準則,最終一路平步青雲,大業輝煌,成就了自我。,今天,偶然看到了曾國藩的這句話,想到了很多人做食用菌失敗是因為做食用菌的態度上,失敗在了對食用菌沒有敬畏之心。,食用菌技術是什麼,是科學,一門嚴謹的科學。對技術沒有敬畏之心,就是不尊重科學,不按照科學規律生產將註定失敗,技術要求需要無菌環境接種,卻偏要開放式接種,技術要求含水量是65%,卻偏偏要做成62%,隨着食用菌行業的發展,食用菌生產對技術的要求也在發生變化,尊重技術,尊重科學。,對設備要有敬畏之心,設備對於食用菌生產的重要性是逐漸提高的,現在食用菌行業設備的配套非常完善。在資金允許的情況下應該盡量滿足工藝對設備的要求,很多老闆喜歡自己製作設備,這就是對設備沒有敬畏之心,專業的事,就要由專業的人做,有的老闆開着豪車,卻舍不得買一台超凈工作台,敬畏設備,該花的錢一定要花。,對管理要有敬畏之心,食用菌生產,技術固然重要,而技術的執行依賴的是管理,隨着食用菌行業的發展,已經並不存在什麼企業核心機密技術了,不同企業之間最大的區別就在企業管理。上市公司如此,小型企業也是如此,管理並不是簡單地制定各種制度,關鍵是如何執行制定好的制度,企業管理很難,食用菌企業管理更難。,歸根到底,了解食用菌,才能敬畏食用菌,才能對食用菌充滿敬畏之心,這是做食用菌的基本態度。,食用菌所有的一切,都是人做的,這其中最為關鍵的是食用菌技術員,每每談及食用菌技術員重要性的時候,總有人說菇行天下作為食用菌技術員總是為食用菌技術員說話,對此,請不要有任何疑問,食用菌技術員決定能左右一個食用菌企業的生死,這就是人才的力量,尊重人才,才能走的更遠。,對人才要有敬畏之心,對病害要有敬畏之心,綿腐病、黑根病、細菌性爛菇等出菇病害,可以在幾天之內擴散到整個菇房,你害怕嗎?出菇病害,不能等到發病時才重視,平時清理菇房徹底了嗎?有沒有及時的清理出菇后的菌包?重視這些病害,就是最好的預防,心懸一劍,才能遠離病害的損失。,李崇鑫(菇行天下)手機號/微信號:13674230281,歡迎從事食用菌的朋友加菇行天下微信,交流食用菌技術,解答生產、技術難題。,對雜菌要有敬畏之心,污染,是食用菌生產必須面對的問題,把污染率控制在允許的範圍內,是食用菌企業存在的基礎,如果一個食用菌企業始終不能解決污染的問題,那麼結果只有一個:關門,解決污染問題核心是環境意識,是衛生意識,要意識到空氣中無處不在的雜菌,必須在心裏害怕雜菌,才能遠離雜菌的困擾。,,提起敬畏之心,又想起了另外一個案例。,在南美某國,有一個山地部隊,這支部隊訓練有素,因為經常執行在高山峻岭上的重要任務,這支部隊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經常教育官兵如何在安全的情況下執行任務,雖然經常在懸崖峭壁間作戰,但這支部隊多年都沒有出現安全事故。,後來因為戰功卓著,這支部隊的榮譽接踵而至,不知不覺中驕傲情緒在隊伍中瀰漫,漸漸地失去了對懸崖峭壁的敬畏之心,隨之而來的連續出現多次的安全事故。,對技術要有敬畏之心,做食用菌,也要有一顆敬畏之心,這是做食用菌的基本態度。,
微信搜索:“菇行天下”,關注菇行天下微信公眾號,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註明出處!,食用菌在培養基處理方式上主要分為三種模式(不包括草腐菌):,生料,發酵料,菇行天下的觀點:發酵料逐漸會被淘汰,只是時間長短的問題,原因如下:,1、發酵料需要場地較大,發酵料,在發酵的過程中需要的場地比較大,以前生產規模比較小,發酵場地並不是問題,現在新建項目產量都比較大,場地就很難滿足發酵料的需要了。而且現在無論租賃還是購買土地的價格也是今非昔比了。,2、發酵料用工量較大,發酵料,雖然可以省去滅菌的過程,但是在發酵的過程中需要多次的翻堆,雖然現在也有各種的翻堆機,相比較熟料來說工藝實際並不簡單,在發酵過程中需要多次的測量含水量和ph值,如此費工費時,還不如直接做熟料了吧。,6、發酵料不能實現周年生產,液體菌種只適合熟料栽培,也就說發酵料現在和以後還要一直用固體菌種,雖然有些食用菌生產者可以將液體菌種用於發酵料或者發酵熟料,但這隻是在特定條件下的偶爾成功,這種技術是不建議大範圍推廣的。,5、發酵料不適合採用液體菌種,4、發酵料不便於自動化生產,新建平菇生產項目規模都會比較大,生產模式和設備能夠盡量實現机械化、自動化,顯然發酵料是不具備實現這樣的目標的,現在熟料袋栽從拌料、裝袋、滅菌、接種等環節的自動化設備已經趨於完善了,相信在經過幾次換代後會更加成熟和穩定。,因為經過發酵處理的培養基並不是絕對無菌的,因此發酵料只適合在秋冬季生產,利用這段時間大量的投料,導致平菇集中上市,結果大家都知道,避免平菇集中上市只能進行熟料方式的周年均衡栽培。,3、發酵料產量低於熟料,發酵過程,實際就是各種微生物繁殖生長的過程,同時產生大量的生物熱,這都會消耗一部分培養基的營養,產量自然會低於熟料栽培。有一種理論是發酵後有菌體蛋白和有益微生物,這樣會提高產量,實際不然,能量是守恆的,這些菌體蛋白和有益微生物都來自哪裡呢?還是來自培養基,總的營養不但沒有增加,反而是減少的。,熟料,這些年,隨着食用菌行業的發展生料栽培方式幾乎已經絕跡了,也許有人說自己還在用生料栽培,或許是有的,但是毋庸置疑生料栽培在整個食用菌生產中所佔比例已經微乎其微了。,而發酵料,以及進而發展出來的發酵熟料栽培方式雖然在減少,但是仍舊佔有一定的比例,品種主要是平菇。,熟料,在整個生產中的比例大幅度增加,很多以前採用生料和發酵料的生產者都轉為熟料栽培,熟料栽培的優勢十分明顯,產量也很高。,,但是熟料栽培對滅菌和接種環境有一定的要求。從這一點看,似乎發酵料還有一定的存在價值,那麼今天菇行天下就來分析一下發酵料會不會逐漸被熟料淘汰?,李崇鑫(菇行天下)手機號/微信號:13674230281,歡迎從事食用菌的朋友加菇行天下微信,交流食用菌技術,解答生產、技術難題。,
幾乎所有做食用菌都知道母種是要用PDA培養基來做的,但是有多少人想過為什麼要用PDA培養基來做母種呢?,想要做好食用菌,不但要知道怎麼做,還要知道為什麼要這麼做。,今天,菇行天下就和大家一起來分析一下做母種為什麼一定要用PDA培養基。,,
在和菇行天下諮詢食用菌的所有問題中,關於污染和出菇病害的問題所佔數量是最多的,這種問題的諮詢方式都非常相似。,一般是先發過來一張或者幾張照片,要麼是污染的菌袋,要麼是生病的蘑菇。,之後問道:李老師,您看一下這是感染的什麼雜菌,用什麼藥物能夠治療?,病理性病害是指因感染雜菌引起的發菌期間病害和出菇病害,這些雜菌是細菌或者黴菌,都屬於微生物,微生物的特點是適應能力強,繁殖快,一旦感染,很容易快速擴散,無法控制。,針對細菌和黴菌的藥物,一定會對食用菌的生長產生不良的影響,這就是說無法大劑量的針對病原菌用藥,治療的效果自然就十分有限了。,更重要的是,在出菇期間這些所謂治療食用菌出菇病害的藥物,都一定會有殘留,不但達不到預期的治療效果,食用菌的品質也會受到影響。,這裏,菇行天下告訴受食用菌病害困擾的朋友,一定要深刻領悟“預防為主”的道理,才能做好食用菌!,李崇鑫(菇行天下)手機號/微信號:13674230281,歡迎從事食用菌的朋友加菇行天下微信,交流食用菌技術,解答生產、技術難題。,微信搜索:“菇行天下”,關注菇行天下微信公眾號,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註明出處!,菇行天下:食用菌生產預防為主,一旦發病,治療效果有限。,為什麼這麼回答,因為這是多少人做食用菌深刻的領悟,是多麼痛苦的領悟,是用真金白銀換來的領悟。,,食用菌的病害有兩種:一種是生理性病害,一種是病理性病害。,所以,要了解食用菌生長對環境因素的需求,避免環境因素不符合食用菌的生長需要,這就是預防為主。,生理性病害是指因缺氧、低溫等環境因素引起的子實體畸形,如柄長、開傘等,這種畸形一旦出現就是不可逆的,出現后再恢復正常的環境也很難將子實體的形態調整正常。,
“因地制宜選擇食用菌生產原材料”,這句話經常出現在一些食用菌書籍、雜誌、資料的文章中,一些食用菌專家教授在論文、報告中也是經常的提到,然而卻少有人分析這樣的說完全正確嗎?,,“因地制宜選擇食用菌生產原材料”,本意是指在食用菌生產中應該盡可能選擇當地資源豐富的原材料,或者根據本地資源豐富的原材料選擇合適的食用菌品種。,顯然,這種為了使用某種原材料而使用的做法是錯誤的,打着“因地制宜選擇食用菌生產原材料”的旗號,實際是以利用本地原材料為理由爭取政府項目,爭取政府補助。,飛速發展的物流業,為不“因地制宜選擇食用菌生產原材料”提供了可能,比如廣東可以用新疆的棉籽殼,江蘇也可以用東北的米糠,按照以前的觀點這都不是“因地制宜”,然後這種長距離的原材料運輸和使用,保證了配方的最大化合理性,為產量和質量的提升提供了保證。,相關案例:,2016年,棉籽殼價格飛漲,某瓶栽金針菇工廠為了降低棉籽殼上漲帶來的原材料成本上升,用本地其他原材料代替了棉籽殼,導致培養基的體積、透氣性等發生了變化,最後產量明顯下降,在黃金的冬季生產中竟然沒有盈利,可謂因小失大。,現在,任何的食用菌品種競爭都是比較激烈,“因地制宜選擇食用菌生產原材料”應該是在不影響產量,不影響效益的前提進行,這樣一個品種才能在一個地區發展起來。,李崇鑫(菇行天下)手機號/微信號:13674230281,歡迎從事食用菌的朋友加菇行天下微信,交流食用菌技術,解答生產、技術難題。,微信搜索:“菇行天下”,關注菇行天下微信公眾號,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註明出處!,說“因地制宜選擇食用菌生產原材料”是正確的,比如:,在東北,林木資源比較豐富,發展黑木耳就是正確的。,在山東蘋果產區,發展以蘋果木屑為原材料的香菇生產是正確的。,說“因地制宜選擇食用菌生產原材料”不完全正確,比如:,某地區準備用酒糟為主種植金針菇,原因是本地區有大量的酒糟資源,這就是錯誤的,工廠化金針菇效益最好的原材料應該是以玉米芯為主,酒糟可以作為少量添加。,某地區準備用玉米秸稈種植平菇、香菇、木耳,原因是本地區玉米秸稈資源豐富,這就是錯誤的,種植平菇效益最好的原材料應該是棉籽殼和玉米芯,種植香菇和木耳效益最好的原材料應該是木屑。,
李崇鑫(菇行天下)手機號/微信號:13674230281,歡迎從事食用菌的朋友加菇行天下微信,交流食用菌技術,解答生產、技術難題。,微信搜索:“菇行天下”,關注菇行天下微信公眾號,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註明出處!,滅菌是食用菌生產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在食用菌工廠化生產中一般採用高壓滅菌,所採用的高溫滅菌鍋比較完善,滅菌時間一般在6小時以內(全程),而一些非工廠化生產仍以常壓滅菌方式居多。,現在的常壓滅菌和二十年前的常壓滅菌已經完全不一樣了,那時的常壓滅菌才是真正的常壓,真的沒有壓力,常壓滅菌也是因此得名的,而現在的常壓滅菌一般都會有一定的壓力,溫度在100-102℃上下。,,3、有沒有中孔,沒有中孔的滅菌時間,比有中孔的時間要長一些。,4、有沒有滅菌筐,沒有滅菌筐的滅菌時間,比有滅菌筐的時間要長一些。,5、有沒有滅菌車,滅菌鍋排氣量小,比滅菌鍋排氣量大,需要的滅菌時間要長一些。,8、排氣大小,滅菌鍋內部上汽不均勻,溫度不均勻,需要的滅菌時間要長一些。,滅菌鍋越大,需要的時間就越長。,7、溫度是否均勻,9、擺放有沒有空隙,沒有滅菌車的滅菌時間,比有滅菌車的時間要長一些。,6、滅菌鍋大小,即使有一定的壓力,溫度也達到了102℃,我們卻發現現在很多人常壓滅菌的時間還是很長,要達到十幾小時,甚至二十小時以上,而有的只需要8-10小時就可以了,這就是如何確定滅菌時間的問題,以前菇行天下寫過這方面的文章,今天主要是針對常壓滅菌滅菌時間為什麼長短差距很大進行分析。,影響常壓滅菌時間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點:,1、菌袋大小:,菌袋越大,需要的時間就越長。,繫繩和卡扣這種完全密封的方式,需要的時間比其他方式時間要長一些。,2、封口方式,以上是影響常壓滅菌時間的因素,可以看出來常壓滅菌的時間不是一個因素決定的,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判斷,如果上述因素中的大部分都偏向於時間偏長,那麼就是你常壓滅菌需要20多個小時的原因了。,
超凈工作台:又稱凈化工作台,其通過風機將空氣吸入預過濾器,經由靜壓箱進入高效過濾器過濾,將過濾后的空氣以垂直或水平氣流的狀態送出,使操作區域達到百級潔凈度,保證生產對環境潔凈度的要求(百度百科)。,菇行天下幾年來一直倡導用超凈工作台來代替接種箱,一是接種環境有保證,二是對食用菌生產者的健康有利。,在關於超凈工作台的諮詢問題中,一大部分是問超凈工作台應該選擇垂直送風的,還是選擇水平送風的?,垂直送風的超凈工作台有玻璃隔離,能夠阻擋酒精燈燃燒的氣體,以及操作不當引起的火焰。,還有一點,垂直送風的超凈工作台把玻璃向上拉起15-20cm,將雙手深入進行操作,這樣人員對於超凈工作台環境影響更小,也更接近接種箱的操作方式,食用菌技術員操作起來更加的習慣。,總之,食用菌生產應該使用垂直送風的超凈工作台。,李崇鑫(菇行天下)手機號/微信號:13674230281,歡迎從事食用菌的朋友加菇行天下微信,交流食用菌技術,解答生產、技術難題。,微信搜索:“菇行天下”,關注菇行天下微信公眾號,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註明出處!,先看一下垂直送風的超凈工作台:潔凈風是從超凈的上部自上而下吹下來的,有玻璃窗隔離。,,再看一下水平送風的超凈工作台:潔凈風是從人的對面水平吹出來的,沒有玻璃隔離。,
,兩者的區別在於水平送風的超凈工作台沒有玻璃隔離,潔凈風直接吹到人的臉部和身上,如果有有害氣體直接傷害到操作者,所以水平送風的超凈工作台一般用於电子、國防、精密儀器、儀錶等行業,而我們食用菌生產雖然沒有有害氣體,但是畢竟屬於實驗室用,所以食用菌生產一般都會選擇垂直送風的超凈工作台。,在凈化級別上,兩者並沒有區別,都是百級凈化的標準,都能符合食用菌生產的需要。,
紅色鏈孢霉是食用菌生產中最為常見的一種雜菌,紅色鏈孢霉最大的特點是傳播擴散的速度快,經常出現短時間內一個培養室或者一個食用菌工廠集中爆發紅色鏈孢霉的情況,關於如何預防紅色鏈孢霉感染方面,菇行天下寫過多篇文章,這裏不再重複,請查看文章底部的文章標題,點擊直接查看。,,今天,要說的是很多人關心的問題:感染紅色鏈孢霉的菌包還能正常出菇嗎?,正視問題,才能解決問題,哪一個食用菌工廠也不會找一個說感染紅色鏈包霉對出菇沒有影響的食用菌技術員。,為何黑木耳發菌期間容易感染紅蛾子(紅色鏈孢霉)?,某工廠紅色鏈孢霉爆發解決方案,如何防治紅色鏈孢霉?,瘋狂的紅色鏈孢霉,李崇鑫(菇行天下)手機號/微信號:13674230281,歡迎從事食用菌的朋友加菇行天下微信,交流食用菌技術,解答生產、技術難題。,微信搜索:“菇行天下”,關注菇行天下微信公眾號,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註明出處!,這是個問題嗎?菌包感染雜菌后,對出菇一定會產生影響,要麼影響產量,要麼影響質量。,之所以當成一個問題,是因為有一些人認為感染紅色鏈孢霉對產量沒有什麼影響,顯然這種觀點是錯誤的。,首先要看感染的時期,如果是早期感染,影響了菌種的萌發和定植,這樣的菌包生長的完全是紅色鏈孢霉,那麼一定不會出菇的。,如果是在菌種定植后的感染,菌絲和紅色鏈孢霉一同生長,紅色鏈包霉會消耗掉一部分培養基的營養,那麼一定會導致產量下降的。,但是,這並不能成為推脫感染紅色鏈包霉責任的借口,應該做的是找到感染紅色鏈孢霉的原因,而不是說感染紅色鏈孢黴菌包還能正常出菇。,如果感染紅色鏈孢霉的菌包在低溫條件下培養一段時間后,菌絲能夠將部分的紅色鏈包霉的菌絲轉化,這樣最後出菇的時候對產量影響就要小一些,但是最終還是會影響產量的,而且不是所有品種都可以採用後期低溫培養的方式。,
消毒,是食用菌生產必不可少的一項工作。,75%濃度的酒精,是最常用的消毒藥品之一,而為什麼要用75%濃度的酒精消毒,而不是用95%以上濃度的酒精消毒,就不是所有的人都清楚了。,這是因為,過高濃度的酒精會在細菌表面形成一層保護膜,阻止其進入細菌體內,難以將細菌徹底殺死。若酒精濃度過低,雖可進入細菌,但不能將其體內的蛋白質凝固,同樣也不能將細菌徹底殺死。其中75%的酒精消毒效果最好。(引自百度百科),李崇鑫(菇行天下)手機號/微信號:13674230281,歡迎從事食用菌的朋友加菇行天下微信,交流食用菌技術,解答生產、技術難題。,微信搜索:“菇行天下”,關注菇行天下微信公眾號,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