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所有的食用菌進行覆土后都是可以出菇的,覆土后產量會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很多食用菌覆土后出菇的質量都是有所下降的,比如金針菇、蟹味菇、海鮮菇等,覆土雖然是可以出菇的,但是商品性明顯下降。,,所以大部分的食用菌雖然覆土后可以出菇,但並不能採用覆土方式進行栽培。,1、覆土的來源,玉米芯可以從東北買,棉籽殼可以從新疆買,土從哪裡買?,2、覆土的去向,出菇后的覆土如何處理,如何不污染環境,如何良性循環?,3、覆土的質量,李崇鑫(菇行天下)手機號/微信號:13674230281,歡迎從事食用菌的朋友加菇行天下微信,交流食用菌技術,解答生產、技術難題。,微信搜索:“菇行天下”,關注菇行天下微信公眾號,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註明出處!,如何保證覆土沒有農藥殘留,如何保證覆土重金屬不超標?,對於上面三個問題,目前並沒有很好的解決方案,而且不同地區條件也不一樣,根據自己實際條件解決這些問題,是發展覆土食用菌栽培的基礎。,那麼,我們通常說覆土栽培的食用菌就是指的是:不覆土就不能出菇,或者出菇困難的品種。,這些品種有:雙孢菇、雞腿菇、大球蓋菇、黑皮雞樅、姬松茸、牛肝菌、竹蓀等。,其中雙孢菇是高度工廠化的品種,對覆土和覆土工藝都有完善的標準。,而雞腿菇、大球蓋菇、黑皮雞樅、姬松茸、牛肝菌、竹蓀等品種目前還沒有形成完整的工廠化模式,菇行天下認為這些必須要覆土栽培的食用菌是未來具有發展潛力的品種。,發展覆土栽培的食用菌有三點需要注意:,首先在一段時間內,覆土栽培的食用菌因為覆土工藝的問題難以實現規模化和完全工廠化,一些大型企業就不會生產這些品種,這樣就給了我們發展這些品種的巨大空間。,
什麼是出菇實驗?,出菇實驗:菌種在正式投入生產之前,先進行少量生產,以驗證其實際生產能力,就叫做出菇實驗。,什麼情況下需要進行出菇實驗?,如何通過出菇實驗判斷菌種符合生產要求?,應該從菌種的純度,菌絲的生長速度,出菇的產量和質量四個方面進行判斷。,李崇鑫(菇行天下)手機號/微信號:13674230281,歡迎從事食用菌的朋友加菇行天下微信,交流食用菌技術,解答生產、技術難題。,微信搜索:“菇行天下”,關注菇行天下微信公眾號,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註明出處!,新引進的菌種,組織分離、孢子分離得到的菌種,長期保藏的菌種:在正式投入生產之前都需要進行出菇實驗。,,有沒有必要進行出菇實驗?,只要是新的菌種,就必需進行出菇實驗,否則就要有承擔風險的準備。,固體菌種用原種,液體菌種用搖瓶菌種直接接種出菇菌袋(瓶),縮短實驗周期,菇行天下建議盡量增加出菇實驗的規模,特別是工廠化生產。,如何進行出菇實驗?,
李崇鑫(菇行天下)手機號/微信號:13674230281,歡迎從事食用菌的朋友加菇行天下微信,交流食用菌技術,解答生產、技術難題。,微信搜索:“菇行天下”,關注菇行天下微信公眾號,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註明出處!,現象:菌種(母種、原種、栽培種)在沒有使用前,出現原基扭結,或者分化齣子實體。,本質:菌種為什麼會出菇?,透過現象看本質,先要分析一下菌種出菇的原因是什麼?,1、生長速度過慢,2、培養溫度過低,3、培養期間溫差較大,4、培養期間見光,5、長滿后,存放時間過長,也會有人提出來,怎麼能夠證明出菇的菌種活性下降?,菇行天下認為:出菇的菌種會導致菌種的活性下降,因存放時間過長的菌種出菇后,純度會也會下降,滋生攜帶細菌。,那麼,也會有很多人問:使用出菇菌種會有什麼影響呢?,這種觀點是錯誤的,或者說是不嚴謹的。,菌種是食用菌生產的基礎,應該用最嚴格的標準要求菌種,顯然出菇的菌種就是不正常的菌種,是不應該使用的。,菇行天下告訴你,食用菌菌種的活性是比較抽象的,我們是食用菌生產者,而不是食用菌研究者,我們按照嚴格的要求做,生產中出現問題的幾率就會降低。,從上面進行分析后,我們發現引起菌種出菇的原因核心是:菌種是以菌絲為形態進行傳代的遺傳載體,如果菌種生長期間沒有按照菌絲生長的條件,而是給予了出菇的環境條件,那麼就會表現為出菇。,也就是大部分出菇的菌種並沒還有染菌,至少從表面看起來是沒有染菌,因此就有一種觀點認為出菇的菌種還可以使用,只要把原基或者小菇剔除,剩下的菌種就可以正常使用。,,先看母種為什麼會出菇?,1、接種快過大,2、保藏條件不好,再看原種、栽培種為什麼會出菇?,3、存放時間過長,特別是母種,出菇后直接廢棄。,
最近兩個月通過電話、微信、公眾號留言向菇行天下諮詢桑黃的多了起來,桑黃作為一個藥用菌為大家認識已經有一段時間了,為什麼最近被大家如此的關注,難道是桑黃要火了嗎?,常規食用菌競爭激烈,菇行天下是建議選擇一些新的食用菌品種的,桑黃雖然不是剛剛被馴化成功的品種,但是一直沒有完全的商業化栽培,最近桑黃的關注度明顯增加的原因還不清楚,是市場需求的增加,還是新一輪炒作的開始,需要我們睜開慧眼看清楚。,從最近諮詢桑黃的朋友們來看,大部分是對食用菌完全陌生的,就像很多最初對羊肚菌感興趣的朋友一樣,這些朋友同樣是為了桑黃的價格而來,一味地看中一個品種的價格和利潤,而忽略了其價格高的原因,那麼,風險就在前方。,如果,你能夠回答上面的5個問題,那麼你就是可以栽培桑黃的,否則就不建議了。,對於桑黃這樣的藥用菌,菇行天下建議一定要慎重投資,一是藥用菌一般技術門檻比較高,二是這些藥用菌的市場需求到底有多大,這都需要有充分的準備才能投資。,李崇鑫(菇行天下)手機號/微信號:13674230281,歡迎從事食用菌的朋友加菇行天下微信,交流食用菌技術,解答生產、技術難題。,微信搜索:“菇行天下”,關注菇行天下微信公眾號,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註明出處!,這裏,菇行天下提醒準備栽培桑黃的朋友,請先搞清楚下面的幾個問題,再決定做不做桑黃!,1、桑黃是什麼?,2、你準備做的是哪一種桑黃?,3、桑黃的單產是多少?,5、你能掌握桑黃的栽培技術嗎?,4、你做的桑黃賣到哪裡去,賣給誰?,
在袋栽食用菌生產中污染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微孔,注意這裏說的是微孔,是指菌袋在生產過程中出現的比較小的孔,可以理解為比較小的菌袋皮損。,和明顯的菌袋破損相比,菌袋的微孔不容易被發現,通常只有出現污染時才去認真觀察是否是因為微孔導致的污染。,微孔的影響:雜菌通過微孔進入菌袋內部,導致菌袋污染。,4、裝袋機設計不合理,5、每袋裝料量過多,導致培養料過緊,6、沒有周轉筐或者周轉筐不合理,7、菌袋在轉運過程中方式不合理,以上每一種情況都會導致菌袋出現微孔,可以說明預防微孔導致的污染,必須關注生產中的細節。,李崇鑫(菇行天下)手機號/微信號:13674230281,歡迎從事食用菌的朋友加菇行天下微信,交流食用菌技術,解答生產、技術難題。,微信搜索:“菇行天下”,關注菇行天下微信公眾號,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註明出處!,需要強調的是,對於一個新的場地,或者環境較好的食用菌生產環境,因微孔引起的污染幾率比較小,但是並不意味着我們可以忽視微孔的出現。,食用菌生產細節決定成敗,關注食用菌生產中的每一個細節,理解的、經歷過的留言發表你的觀點。,微孔引起污染的表現:微孔引起的污染點通常貼近菌袋,單個菌落,一個菌袋可能有幾個微孔,一般為黴菌感染。,如何確定是微孔引起的污染:將符合上述表現的菌袋培養料倒出,裝入清水,繫緊袋口,用力擠壓,如果有水從袋壁流出,即為微孔,出水處應和污染處一致。,微孔是在哪些環節出現的?,1、培養基顆粒過大,3、培養基預濕或者攪拌不夠充分,顆粒狀的原材料沒有得到軟化,2、菌袋過薄或者質量差,
很多食用菌技術員遇到過一件非常尷尬的事,在轉接母種或者搖瓶菌種的時候手會抖,有的人抖動的會比較厲害。菇行天下發現轉接母種時手抖的技術員在一個人操作時,或者熟悉的人看着時不會手抖,而一旦有其他人看着的時候手就會抖動的很厲害。,首先,菇行天下在20多歲的的時候,在有人看着的情況下手也會很抖,的確是非常的尷尬,大概在30歲以後就逐漸改善了。,因為自己就有切身經歷,對轉接母種手抖現象一直在關注,但是因為這和食用菌技術沒有直接關係,所以一直沒有細緻的分析出來,今天下午菇行天下的一個學員發來微信訴說他轉接母種手抖得苦惱,菇行天下覺得有必要認真的來分析一下了。,反覆的練習母種轉接,熟能生巧,熟練地掌握母種的轉接。,2、樹立自信心,對自己轉接母種的操作要有信心,就不會在意別人是如何看的了。,3、放棄逃避心理,不要想着一直在沒有人看的情況下轉接母種,以後總是會面對的。,在菇行天下培訓的過程中,母種實際操作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粗略的估計至少有10%的學員在別人注視下轉接母種會手抖,可以判斷手抖在食用菌技術員中還是佔有一定比例的,這種情況,你有沒有,你是如何解決的?請在文章底部留言分享你的方法。,李崇鑫(菇行天下)手機號/微信號:13674230281,歡迎從事食用菌的朋友加菇行天下微信,交流食用菌技術,解答生產、技術難題。,4、專註轉接動作,專註轉接母種過程中的每一個細微動作,專註轉接動作本身,而不是有沒有人看。,食用菌病害分為生理性病害和病理性病害,經過查閱相關資料得知手抖也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的。,一種是生理性手顫:一般幅度小而速度快,多在靜止時出現,是一種細小的、快速的、無規律的抖動。生理性手抖常在精神緊張、恐懼、情緒激動、劇痛及極度疲勞的情況下出現,一旦引起手抖的上述原因消除,手抖也隨之消失。,一種是病理性手顫:醫學上稱“震顫”,原因很多,是指手不隨意的顫動,常為永久性的。如:甲狀腺功能亢進、頸椎病、心肌炎、特發性震顫、帕金森病等。(引自百度百科),引起轉接母種時手抖大多數是第一種,在有人看着的時候轉接母種手就會抖,表現為手抖、心慌,精神緊張,不能精確地完成轉接動作,這是和心理素質有很大關係的。菇行天下認為這不僅是和心理素質有關係,和身體素質也有關係,還記得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開幕式嗎?王楠作為運動員講話,手拿着稿子穩穩的,一點都沒有抖動,而北京市長發言時雖然手只有輕微的抖動,明顯遠沒有王楠鎮定自然。,1、反覆練習,動作熟練。,食用菌技術員在解決轉接母種手抖時要從以下幾方面着手:,
平菇在出菇期間是高耗氧型的食用菌,出菇期間的二氧化碳濃度應該接近於正常空氣,才能形成正常的子實體。,下面3張圖片就是平菇出菇期間因通風不良所引起的平菇畸形菇。,解決辦法就是加強通風,保證菇棚內空氣清新,同時給予足夠的散射光也能促進菇蓋的形成。,李崇鑫(菇行天下)手機號/微信號:13674230281,歡迎從事食用菌的朋友加菇行天下微信,交流食用菌技術,解答生產、技術難題。,微信搜索:“菇行天下”,關注菇行天下微信公眾號,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註明出處!,
在食用菌生產中,無論規模大小,也無論栽培方式,都要面臨一個難以迴避的問題,那就是污染問題。,不知從何時開始,很多人把藥物和污染聯繫到了一起,寄希望用藥物解決污染的問題。,拌料要加入藥物,接種要使用藥物,培養要使用藥物……,…………,在食用菌生產中,導致污染的原因有很多,原材料、拌料、裝袋、滅菌、冷卻、接種等很多環節都有可能導致染菌,我們要根據污染的雜菌的種類、污染的時期、污染的規律性等逐一的分析排查,分析哪些環節可能性較小,哪些環節可能性較大,進而針對性的採取措施。,很顯然,這些都不是簡單的使用藥物就能夠解決的。,在食用菌生產中,藥物用於基礎的環境消毒,比如接種室、培養室使用前的空間消毒,用於物體的表面消毒,比如原種和栽培種的表面清洗消毒等,這些都是基本的生產流程,而不是解決污染的方法。,關於污染,菇行天下寫過很多的文章,對污染的原因和解決方法進行了細緻的分析,這裏不做重複論述,請看下面的文章。,李崇鑫(菇行天下)手機號/微信號:13674230281,歡迎從事食用菌的朋友加菇行天下微信,交流食用菌技術,解答生產、技術難題。,微信搜索:“菇行天下”,關注菇行天下微信公眾號,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註明出處!,關於防治食用菌污染的文章全在這裏了!,菇行天下再次和大家說,請認真閱讀這些文章,而不是給菇行天下發來一張污染菌袋的照片,僅從一張照片任何人都無法確定準確的污染原因,如果有人告訴你,那也是猜測,是對你的不負責。,那麼菇行天下請問大家:藥物能解決污染的問題嗎?,很顯然,藥物是不能解決污染的問題,否則我們就不會有這麼多的工廠受到污染的困擾了。,在食用菌生產中的確離不開藥物,但是藥物絕不是解決污染的方法,我們在解決污染問題是要分析導致污染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如果是滅菌不徹底導致的污染,在接種和培養環節使用再多的藥物有用嗎?,如果是菌袋破損導致的污染,在培養室使用藥物熏蒸有用嗎?,如果是接種導致的污染,在拌料時加入藥物有用嗎?,
在非工廠化生產的食用菌中,有一部分會加入化肥,如尿素、複合肥、磷酸二銨等,其中以平菇使用化肥最多。,加入化肥的目的是代替一部分的氮源,減少麥麩、豆粕等營養料的用量,達到降低生產成本的目的。,如果掌握的好,的確能夠達到提高產量和降低成本的目的,但實際上效益並不一定提高,而且不利於食用菌行業的良性發展。,在相同的栽培條件下,如果不加入化肥,只要配方合理,提供合適的有機氮源,平菇的產量不會下降,反而品質更好,口感更好,更具有平菇的特有風味。,李崇鑫(菇行天下)手機號/微信號:13674230281,歡迎從事食用菌的朋友加菇行天下微信,交流食用菌技術,解答生產、技術難題。,微信搜索:“菇行天下”,關注菇行天下微信公眾號,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註明出處!,在培養料中加入化肥,影響最大的就是降低了平菇的品質,這也是很多消費者覺得平菇沒有以前好吃了的原因之一。食用菌作為地球生物中的分解者,自身特性的就是分解有機物,如果加入化肥,相當於催苗助長,產量提高了,品質下降,沒有了平菇原本的自然風味和口感。,隨着食用菌行業的發展,和人們對食品安全的重視,有機食用菌的發展空間巨大,有機食用菌最主要的一個標準就是生產過程中完全不使用化肥、農藥、生長調節劑等人工合成的化學物質,不使用基因工程技術及產品。,很多人會覺得有機食用菌離我們很遠,但這不是使用化肥的理由,試想在一個攤位上有兩種平菇,一種是沒有加入化肥栽培的,一種是加入化肥栽培的,消費者會購買哪一種是可想而知的。,菇行天下強調和建議,一定要堅持生產健康、綠色的食用菌,有了這樣的初心,才能讓消費者喜歡吃食用菌,食用菌行業才能更好地發展。,不會!,最後,有人會問如果不加入化肥,產量會不會降低呢?,
昨天是夏至,2019年的夏天正式到來了。,夏天的到來,種菇人最難得時候也來了。,污染增加,蟲害增加,病害增加,甚至不出菇,出菇質量差的情況開始陸續出現。,我們在夏季生產時,不能只看溫度的上限,還要看這個品種的最合適出菇溫度是多少,看自己的生產條件能否滿足最合適的出菇溫度。,菇行天下建議食用菌生產者先了解一下要做品種的最合適出菇溫度,也建議食用菌研究所在標註出菇溫度時也要標註一下最合適的出菇溫度。,李崇鑫(菇行天下)手機號/微信號:13674230281,歡迎從事食用菌的朋友加菇行天下微信,交流食用菌技術,解答生產、技術難題。,微信搜索:“菇行天下”,關注菇行天下微信公眾號,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註明出處!,其中不出菇,或者少出菇的影響最大,很多人問溫度符合出菇範圍為什麼卻不能正常出菇呢?,先看一下什麼是出菇溫度範圍?,出菇溫度範圍:通常是指能夠出菇的溫度下限到溫度上限,注意指的是能夠出菇,並沒有說出多出少!,比如某食用菌研究所標註平菇品種的出菇溫度是:3-35℃,這隻是說這個平菇的品種在3℃和35℃下可以長齣子實體,但是能出多少菇並沒有說明。,所有的食用菌,出菇的範圍一般都是比較大的,但是其最合適的出菇範圍就小很多了。,實際上,在3℃和35℃下,即使可以出菇,出菇的數量很少,質量也會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