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鏈接:蟬花俗稱大蟲草,屬於蟲生真菌;在全世界已經發現的530多種蟲草中,金蟬花、冬蟲夏草僅僅是其中的兩種;是一種外形具有“動物”和“植物”形態特徵的奇妙生物,根是蟬的幼蟲體,花是從單個或是2~3個蟬幼蟲頭部生長出來的,約一寸多長,從頂端分枝開花,花粉為乳黃色也稱為”蟬花孢子粉“,簡單地說就是”種子“,具有繁殖功能。其形成過程是蟬的幼蟲在蟬羽化前被蟲草菌感染、寄生,當氣候環境適宜時,吸收蟲體的營養轉化成菌絲體,最終蟲體被菌絲體完全占具而只剩下一個軀殼。萬物復蘇時節,菌絲體又從營養階段逐漸轉化為有性階段具有繁殖功能的”蟬花孢子粉“,漸從頂端分枝”發芽“形似花朵,故而稱為蟬花。
視頻簡介:近來網上盛傳蘑菇富含重金屬,吃多了對人身體健康有害,那麼真象到是是什麼呢?敬請收看本期央視財經頻道節目。
杏鮑菇蒸蛋
視頻簡介:世界上有三萬六千多種蘑菇,蘑菇富含豐富的維生素和膳食纖維,此外富含鉀、鈣、硒等礦物質,有預防高血壓、補鈣的功效。菌菇多糖有抗癌的作用。猴頭菇有溫中養胃的作用,但比較難處理。靈芝對抗腫瘤、抗衰老、增強免疫力有一定的功效。敬請關注!
菌物葯發展史
菌物葯有文字記載以來常歸入“本草”一類,后逐漸演變為“芝草”,廣泛傳承相當長的歷史階段。而今可以肯定古時被稱為“芝”的食藥用物品中,部分就屬於大型真菌。成書於公元前200年時的《爾雅》中出現了“菌芝”、“中馗”等菌類名稱。東漢末的《神農本草經》中有了“青芝、赤芝、黃芝、白芝、黑芝、紫芝”等“六芝”記載。出現茯苓、豬苓、雷丸、桑耳、五木耳等菌類中藥名稱。南北朝的陶弘景在《本草經集注》以及《名醫別錄》中記載了“馬勃、蟬花”等菌類中藥。葛洪的《抱朴子》著錄了“五芝”,即“石芝、木芝、草芝、肉芝、菌芝”,其中將“菌芝”單獨列出,同時還記載了數百種菌芝名稱。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1578年)中記述了約200種的菌類中藥,如香蕈、馬勃、茯苓、雷丸、雞樅、木耳、槐耳、松蕈、杉菌、天花蕈、菰蕈、土菌、雪蠶、羊肚菜及“六芝”等32種,並從形、色、味、性能等方面明確了“六芝”屬於靈芝等大型真菌藥物。
古籍中如唐代《菌性論》、梁代《名醫別錄》及元代《飲膳正要》等還記載了用小型真菌或絲狀真菌加工的醬、曲、酒等記載。地方性藥物專著《滇南本草》(1436年)中記載了雲南所產羊脂菌、帚菌、皂莢菌、七星菌、烏靈參等近30種其他“本草”未記載的雲南出產菌類中藥。
常見於古籍記載及應用菌類中藥如像靈芝(赤芝)、紫芝(紫靈芝)、皂莢菌(樹舌靈芝)、馬勃(大禿馬勃、紫色馬勃、頭狀馬勃)、蟲草(蟬化、蛹蟲草)、雪蠶、雷丸、木耳、銀耳、槐耳(槐栓菌)、茯苓、豬苓、雞樅菌、香蕈(香菇)、烏靈參(黑柄炭角菌)、羊肚菜(羊肚菌)、桑黃(縫裂木層孔菌、火木層孔菌、哈爾蒂木層孔菌、橡膠木層孔菌等)、天花蕈等,其中有的名稱及藥用沿續至今。
目前,我國傳統藥用及研究報道具有藥效的菌物有500種左右,具有很大的開發潛力。
視頻簡介: 在廣東省梅州市的豐順縣,蘑菇早已成為了當地人喜愛的美食。為了探尋這些蘑菇,長在工廠里是否能夠讓消費者放心的食用,欄目記者特地找到了當地的一家蘑菇公司,了解到了蘑菇在生產、加工等方面的情況。除了吃蘑菇,豐順人還喜愛喝茶。豐順縣潭江鎮,高山雲霧的環境,讓這裏的水仙茶樹生長良好。產出來的水仙綠茶和烏龍茶,深受人們歡迎。
視頻簡介:茶樹菇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的菌類,其中的降壓活性肽和鉀含量豐富,對高血壓患者具有降壓的作用。大廚教您用茶樹菇做蔥爆茶樹菇鴿脯。
視頻簡介:在人體免疫細胞與癌細胞的對抗中,香菇有着至關重要的功效。香菇中的雙鏈核糖核酸會刺激干擾素的生成,從而抑制腫瘤細胞和癌細胞的生長,達到抗癌的功效。香菇中含有的麥角甾醇在陽光的照射下可以轉變成維生素D,幫助人體吸收鈣和促進鈣在人體中的轉化利用。大廚教您香菇巧做素鱔絲。
視頻簡介:本期節目主要內容:好的食材既要美味還要有益健康,本期節目就帶您領略一下菌菇類大家族的風采。在人體免疫細胞與癌細胞的對抗中,香菇有着至關重要的功效。茶樹菇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的菌類,有降壓的功效。口蘑對人的身體非常有益,可以讓我們體內的器官延緩衰老。
視頻簡介:前段時間,部分網絡媒體傳播了以“利益驅使,黑木耳生長過程竟然全程打農藥”為內容的視頻,引起了食用菌行業和社會的質疑。8月30日,CCTV1《生活圈》欄目,深入黑木耳主產區實地採訪當地種植戶和相關專家,揭示黑木耳生長真相,消除公眾的疑慮,以正視聽,還菌業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