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黃日文:メシマコブ,在日本只有裂蹄木層孔菌(學名Phellinus linteus)才被稱之為桑黃,早在40年前,日本國立癌症中心研究所就證明桑黃具有很好的抗腫瘤作用,最近幾年,桑黃的藥用價值更加被日本人重視。,日本本來就資源匱乏,加上養蠶業的衰退,無論是野生桑黃還是人工栽培的桑黃產量都成下降趨勢。因此,一些公司開始開發從桑黃菌絲體提取藥用成分,但是據日本最新的研究成果,桑黃的一些重要抗氧化成分在只存在於桑黃子實體中,並沒有在菌種中檢測到,所以,一本人工栽培的桑黃的價格很高。,桑黃在中國人工栽培技術上並不存在困難,重要的後期產品的開發,這一點我們應該借鑒日本和韓國在藥用真菌上的市場運作,下面是以一組日本桑黃人工栽培的圖片。,,
,
,
,
,
癥狀:杏鮑菇整體或者局部呈水腫狀,半透明,嚴重時停止發育,甚至死亡。,發病原因:採取噴水方式加濕時,水噴到菇體表面,或者空氣濕度過大,水分充滿杏鮑菇菇體組織,生長受阻導致。,發病原因:菌包嚴重缺水或者空氣濕度長時間過低。,癥狀:菇體生長纖弱,呈黃色,逐漸枯萎而死,菇體乾枯一般多發生在幼菇時期,應和細菌性感染死菇區分開。,杏鮑菇和金針菇相比是大型菇,每個菌袋只有1-2個子實體,因此單個子實體的形態非常重要,特別是在杏鮑菇疏蕾前,菇體形態一旦形成,後期基本無法彌補,直接影響成菇的形態。而對杏鮑菇形態影響最大的就是杏鮑菇的生理性病害。菇行天下(微信號:3140797309)對常見的杏鮑菇生理性病害進行總結,希望對朋友們提高單產和菇質有所幫助。,1、細柄大蓋菇,癥狀:杏鮑菇子實體柄細蓋大,看起來類似平菇。,3、大肚子菇,癥狀:杏鮑菇形態形成后中部膨大,就像大肚子一樣,菌柄上部開始變細,菌蓋很小。,發病原因:分化後期及以後,出菇房二氧化碳濃度過高。,預防措施:杏鮑菇分化後期適當增加通風量,降低二氧化碳濃度,促進菇蓋的形成,光照也有利於菇蓋的形成,但二氧化碳的影響更大。當菌柄和菌蓋形態充分形成后,增加二氧化碳濃度,拉伸菌柄。,,癥狀:杏鮑菇生長時,菌柄出現二次分化的情況,又長出小的杏鮑菇子實體,呈花菜狀,類似金針菇的從枝病。,5、花菜型畸形菇,預防措施:保證菇房空氣相對濕度穩定,避免濕度發生急劇波動,夏天溫度的不穩定也會引起濕度的波動,因此避免菌柄開裂也要保持溫度的穩定。,癥狀:杏鮑菇菌柄外表出現條狀開裂,商品性下降。,發病原因:濕度不穩定,急劇變化,甚至乾濕交替。,發病原因:空氣濕度過大,甚至達到100%的飽和狀態,加上通風不良,二氧化碳達到杏鮑菇的承受上限值。,預防措施:不允許把水噴到菇體表面,杏鮑菇後期對濕度的需要很小,根據情況適當在地面噴水即可,同時加強通風。,注意:很多朋友說到後期怎麼給光和通風,菌蓋都不長!這一點一定要明確,菌蓋的基礎形態是分化後期形成的,一旦形成畸形菌蓋,後期是無法調整的。,4、菌柄開裂,發病原因:出菇房光線過強,特別是杏鮑菇分化出菌蓋形態以後。,預防措施:杏鮑菇出菇過程合理運用光照,催芽前3天菌絲恢復階段不需要光照,當原基形成時開始給光,光照可以適當充足一些,這樣有利於菌蓋的形成。當菌蓋形態完全形成后要降低光照強度至100勒克斯以下,光照時間也可以逐漸減少。,2、腦狀畸形菇,癥狀:杏鮑菇分化后形態不充分,菌柄粗,嚴重時甚至不分化菌柄,更沒有菌蓋的形態,料面幾乎一層原基。,預防措施:先確定是光照不足,還是二氧化碳濃度過高,然後針對性加以解決。菇行天下(微信號:3140797309)建議有條件的工廠一定要用二氧化碳傳感器控制通風設備,如果做不到,至少要用手持式二氧化碳檢測儀(推薦:德圖535)測量不同時期的二氧化碳濃度,來調整通風的頻率。,發病原因:分化期間光照不足或者二氧化碳濃度過高。,6、水腫菇,
溫度:13-16℃,濕度:相對濕度95以上,搔菌后要避免料面乾燥。,9、生育管理,催芽時間:7-10天。,滑子菇在菌絲生長階段容易出現變異,這是制約滑子菇工廠化發展的重要因素,最近日本菌種機構在滑子菇菌絲變異和退化的生理特性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菇行天下(微信號:3140797309)因此,日本也實現了滑子菇的周年工廠化生產,KX-N007號、KX-N008號、KX-N009號是Kinokkusu株式會社最新推出的工廠化滑子菇栽培品種。,1、培養基配方,日本滑子菇工廠化栽培配方以闊恭弘=叶 恭弘木屑為主,培養基含水量64-65%。,4、冷卻,在潔凈環境狀態下,冷卻至20℃以下,不管是常壓還是高壓滅菌都應注意不潔空氣迴流的情況。,5、接種,接種必須在嚴格的無菌操作條件下進行,滑子菇在日本一般採用菇體菌種,1500ml的菌種可以接種200瓶,注意:如果接種量過小,滑子菇菌絲產生變異的幾率會增大,菇行天下(微信號:3140797309)。,,
,培養時間:45-60天,品種不同有所區別。,光照:盡量保持黑暗,檢查時除外。,濕度:前期培養相對濕度60-70%,後期培養70-80%。,通風:二氧化碳濃度2500ppm以下。,7、搔菌,通風:二氧化碳濃度2000ppm以下。,6、培養,溫度:前35天16-18℃,瓶間溫度不超過20℃;之後在22-23℃下繼續培養10-30天,已到達后熟的目的,溫度管理以瓶間溫度為準,注意瓶間溫度和瓶間溫度的差異。,2、裝瓶,
,一般採用800ml栽培瓶,每瓶裝濕料重540-560g(不含瓶)。,3、滅菌,
,採用常壓滅菌,培養基內部溫度達到98℃以上維持4小時;採用高壓滅菌,當培養基內溫度達到120℃時維持60分鐘,如果以滅菌鍋內溫度為標準,則需要維持90分鐘。,8、催芽管理,
在食用菌生產各個環節中,接種過程是為一個打開瓶口(袋口)的環節,因此接種環節操作不當直接影響到染菌率,這其中影響最大的因素就是接種室的環境。在實際生產中,大家也十分重視接種室的環境,菇行天下(QQ號/微信號:3140797309)今天就把自己關於接種室環境的經驗和大家分享。,,1、凈化是必須要做的,接種室的物流主要是滅菌后的栽培瓶(袋),以及滅菌鍋本身,因此裝瓶(裝袋)車間、瓶筐蓋、滅菌車等一切進入滅菌鍋的物品都應該是相對乾淨的,這些物流帶進去的灰塵雖然經過滅菌,沒有可繁殖的孢子,但是大量的灰塵隨物流進入接種室,會對接種室的凈化系統帶來負擔,對環境產生間接影響。,4、接種室消毒輔助措施,有了凈化系統的接種室環境並不是絕對安全的,還要受上面所說的人流和物流的影響,同時絕對無塵的環境也是不存在的,因此,食用菌生產中接種室還有採用一些輔助措施,常用的有紫外線燈管、臭氧、藥物熏蒸、藥物噴霧等。,5、關於FFU,很多朋友認為有了FFU(凈化單元、風機過濾機組),只要在FFU保護下接種就不會有問題,實際上,FFU的凈化效果取決於接種室的大環境,只有接種室環境達到萬級標準的情況下,FFU才能達到百級標準。,本文由菇行天下原創,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註明出處!,本文是針對接種室環境,也可以作為整個無菌室(包括預冷室、冷卻室等)的環境控制參考。,菇行天下【QQ號/微信號:3140797309】,菇行天下食用菌交流群:236639660。,6、接種室的環境檢測,要定期對接種室的環境進行平皿沉降檢測,如果達不到標準及時整改。,要真正重視凈化的必要性,先要說一下“塵”和“菌”的關係,凈化室也叫無塵室,通過設備將房間空氣中絕大部分的塵埃粒子過濾出去,而對食用菌生產有影響的“菌”是附着在塵埃上的,因此沒有了“塵”,也就沒有了“菌”。,能用設備解決的,就不要用人解決。建廠設計的時候,就要考慮到接種室的環境如何處理,只依賴藥物熏蒸是不能長期保證接種室環境的,而且這種方式對人的責任心依賴很強,稍有鬆懈很容易出現事故。,關於潔凈室的相關內容見本站食用菌潔凈室設計注意事項一文。,2、接種室的人流,3、接種室的物流,進入接種室的人員要嚴格遵守接種室進出規定,應該盡量減少進入接種室人員的數量和次數,設備維修、参觀等人員進入也應該遵守相關規定按程序進入。,
小農人首先聲明,許多珍稀藥用菌的功效是不容質疑的,現在的一些商家或所謂學者,不知道出於什麼目的(當然歸根結底是經濟利益的目的)把一些沒有確切定論或臨床效果不確定的菌類說的如同太上老君的靈丹仙藥一樣,百病消,百病治,無病健!而最可氣的是指鹿為馬,羊頭狗肉,基本的菌類分類還沒弄清楚,還不知所言之菌具體是什麼菌的時候,就拉來一菌冠冕堂皇的忽悠一番,這時候我往往想起一個相聲,逗哏的問捧哏的,你會日語嗎?捧哏坦誠而言否。捧哏直接就說了,你不會就好了!於是咿咿喳喳的說了一番中國日語。對於藥用珍稀真菌,多數食用者非病入膏肓之患者,便滿頭華髮之老人,把這些人當成你“賣拐”的對象,情何以堪,良心何在!,,泰山赤芝,
,松針層孔菌, ,再有想說的就是藥用真菌的抗癌,尤其在桑黃這方面,幾乎所有關於桑黃的介紹上都會引用日本哪個對小白鼠肉瘤S180抑制率達96.7%的研究,乍看確實很高,但治了小白鼠就能治了人了嗎?小農人粗略統計了一下陳康林,卯曉蘭所著《中國抗腫瘤大型藥用真菌圖鑑》,其中對小白鼠肉瘤S180和艾氏癌肉瘤抑制率均達到100%的就有20多種,那麼是不是這二十來種就能完全治癒癌症了?至於你們信不信我不知道,反正我不信!最為有名的是松針層孔菌,記載其對小白鼠肉瘤S180和對艾氏癌的抑制率都達到了100%,在商業宣傳中也有不少關於其對癌症有效的案例,但小農人翻遍資料,卻除了這個100%的記載,再也找不到相關研究記載,更不用說相關的臨床資料,小農人很迷茫,既然如此之功效,當有多大之經濟效益啊,國之專家怎不會趨之若鶩去研究啊!,
,還有一種菌就是牛樟菌,但此菌小農人至今未有直接接觸研究,僅見資料及商業宣傳,似乎此菌已成百菌之王,藥效已無菌可及,大有太上老君之丹藥不及此菌之療效之勢!但因小農人本就沒接觸過此菌,只能說在此不便妄議!
小農人亦是愛菌之人,尤其近些年對藥用真菌尤為感興趣,不斷的搜集種質,食用鑒別其療效,也確實發現好多藥用真菌確實有着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鑽研之趣,日益彌高!但希望每位從菌者,在研究,經營,宣傳之時,有個嚴謹的態度,捫心自問, 無愧與人,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切不可雲山霧照,行趙本山賣拐之實!
也希望每一位從業者,為我國藥用真菌的開發利用,一步一個腳印,踏踏事實,才能夠最終讓藥用真菌更多更好的福澤於民,健康於人!,本文作者:小農人,微信公眾號:sannongrensheng,推動農業,關注农民,深入農村,歡迎關注。,樺褐孔菌, ,第一種可忽悠藥用菌是靈芝,我這裏沒有半點否認靈芝之功效的意思,靈芝作為極少數幾種載入《中國藥典》藥用真菌,其藥理作用是不容質疑的,並且靈芝在我國作為一種名貴中藥,已經有上千年的沉澱歷史。但我所說的是並非所有靈芝都具有“起死還生”之效,按生物學分類來講,自1948年Donk建立靈芝科來,全世界已報道的有效種類大約有200餘種,現我國已知的種類有104種,被人們利用的有14種,其中除已被收入《中國藥典》的靈芝(Gan-oderma lucidum(Curtis:Fr.)P.Karst)、紫芝(G.sinense J.D.Zhao,L.W.Hsu et X.Q.Zhang)外,還有一些種類通過近年的研究和臨床的療效觀察具有藥用真菌的療效,它們是擬鹿角靈芝(Ganoderma amboinense(Lam.:Fr.)Pat.)、樹舌靈芝(G.aplanatum(Pers.)Pat.)、狹長孢靈芝(G.boninense Pat.)、薄蓋靈芝(G.capenseLloyd)D.A.Reid)、硬孔芝靈(G.duropora)、有柄靈芝(G.gib-bosum(Ness)Pat.)、層迭靈芝(G.lobatum(Schwein.)G.F.Atk.)、無柄靈芝(G.resinaceum)、密紋薄靈芝(G.tenueJ.D.Zhao et L.W.Hsu)、熱帶靈芝(G.tropicum(Jungh.)Bres)、松杉靈芝(G.tsugaeMurrill)、和皺蓋假芝(Amauro-derma rude(Berk.)Pat.)。鑒於靈芝種類的紛雜,戴玉成等在《中國靈芝科資源及地理分佈》一文中就指出,靈芝科真菌中種類不同,其臨床療效不同,其經濟價值也不同,所以,我們認為靈芝科真菌利用,最重要的是對靈芝科真菌中種類正確的鑒定。事實上,這些種類的市場價格也存在着天壤之別,有的每斤在幾千元,有的在十幾元甚至幾元錢,足可反應出其功效的差距,做為食用者應自信鑒別!,,桑黃,第二種忽悠的藥用真菌是桑黃,這種藥用菌的情況和靈芝差不多,但桑黃真正為人們所廣泛認識僅僅是近代的事,而普遍的看法,這種重視程度還是源於日本!近年來,關於桑黃的研究比比皆是,相關論文也是長篇累牘,但其確切種類卻一直在學術界有所爭論,有的說是三種,即裂蹄木針層孔菌,鮑氏針層孔菌,火木針層孔菌,還有的說桑黃本就是針層孔菌的一類菌,除了以上三種還有瓦尼針層孔菌、松針層孔菌、尤地針層孔菌、亞瑪針層孔菌、落恭弘=叶 恭弘松針層孔菌。而在《中國真菌志》中則僅僅把火木層孔菌和裂蹄木層孔菌叫做桑黃,而近些年較有影響的是台灣吳聲華教授所命名的Inonotus sanghuang,並于于2012年初刊登在國際學術期刊「植物學研究」(Botanical Studies)。但小農人通過近幾年對桑黃種質的搜集,形態學及分子學鑒定,認為吳教授所說桑黃就是民間價格賣的最高的“桑樹桑黃”!但由於上傳國際基因庫的基因樣本本身存在矛盾及爭議,在DNA測序鑒別上存在很大的困難!更有甚者,有些人把粗毛纖孔菌,樺褐孔菌等也歸入桑黃,尤其一些把粗毛纖孔菌直接隱去實名而以桑黃之名進行渲染,完全套用桑黃之效,本身兩種菌都不是同屬菌,其功效更有區別,如此不嚴謹之宣傳實有誤導之嫌,不妥之處!,粗毛纖孔菌,
,
液體菌種在我國食用菌行業的應用已經有十多年了,但是在香菇生產上一直沒有得到大面積的應用,即使是最近兩年新建的香菇工廠化企業也沒有全部採用液體菌種工藝,這和其他品種液體菌種已經大量應用形成巨大的反差。是什麼原因導致這種呢?,,對於香菇為什麼沒有大量應用在食用菌行業內有不同的說法,專家、香菇種植戶的觀點截然不同,對此菇行天下(手機/微信號:13674230281)不做評論。菇行天下認為主要原因是2014年以前香菇主要以農戶或者基地的形式為主,設備硬件和技術力量薄弱限制了香菇應用液體菌種,反之,栽培平菇、黑木耳的菇農都可以熟練地應用液體菌種,原因是品的區別造成的。香菇菌絲抗性弱於平菇,培養、出菇工藝也比平菇、黑木耳要複雜的多。一些規模化的香菇工廠和個別的菇農在這些年也再嘗試液體菌種,但是在設備硬件和技術上沒有注意到香菇和平菇採用液體菌種的不同,大多以失敗告終,這些人一般都是當地香菇栽培戶中的意見領袖,他們對於香菇液體菌種的看法很快產生影響,直接導致香菇種植戶對香菇液體菌種望而卻步。,3、發菌管理,液體菌種發菌和菇體菌種完全不同,對於其他品種沒有太大的影響,但對於香菇這樣對菌齡和積溫敏感的品種來說影響就非常大了,以至於很多人經歷過香菇用液體菌種會出現不出菇的情況,這並不是液體菌種本身的問題,而是發菌管理沒有去適應液體菌種的生長狀態,對擺放方式、密度、積溫進行調整的原因,因此,香菇液體菌種狀態下發菌管理技術必須儘快解決。,一些香菇工廠化企業在香菇液體菌種技術上已經有所突破,也有的企業開始全部採用液體菌種, 但是由於食用菌行業封閉性,這些企業不會將技術關鍵點公布,這一點也無可厚非。儘管香菇液體菌種大面積應用用很多困難,但是這種趨勢已經很明顯,在未來的兩年,應該香菇液體菌種時代。,菇行天下【手機/微信號:13674230281,QQ號:3140797309】,本文由菇行天下原創,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註明出處!,這樣絕大多數香菇工廠和栽培戶為了穩定一直在使用固體菌種,然而隨着今年香菇行情的下降,迫於降低生產成本的壓力大家對於香菇液體菌種的熱情又高漲了起來,最近向菇行天下諮詢液體菌種的朋友中有一半是栽培香菇的,菇行天下認為(手機/微信號:13674230281):隨着香菇工廠化進程的深入,在未來的兩年內,香菇行業將迎來固體換液體菌種的一輪高潮。,香菇液體菌種生產技術無論是在三角瓶,還是在發酵罐上都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只要技術和設備能夠滿足即可,但在液體菌種工藝下後續的生產環節有幾個急需解決的技術難點:,1、接種方式,我國絕大多數的香菇都是15*55的菌棒打孔接種,這種長菌棒一定要打孔接種,這是目前急需解決的,雖然有幾個設備廠家推出了香菇液體接種機,但目前接種效果還沒有得到普遍的認可,價格也是問題,普通香菇種植戶急需性價比較高的,能夠買得起的香菇接種機。,如果接種方式不能再短期得到解決,就應該在裝袋方式上進行改革,比如杏鮑菇的折角袋、日本的透氣袋等,這樣雖然可以解決接種的問題,同時也需要後續環節技術的跟進。,2、裝袋方式,
發菌狀態主要是指菌絲是否是在適合的條件下生長,菌絲只有最佳的條件下生長,才能積累足夠的營養,為營養生長過渡到生殖生長之後做好營養準備。,1、溫度:發菌期間,菌袋之間的溫度不能高於22℃,不能低於15℃,特別是高溫對於平菇轉化率的影響最大。,1、生物學特性:只要充分理解平菇的生物學特性,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科學的溫度、濕度、通風管理,才能提高轉化率。,六、出菇管理,平菇是我國栽培量最大的食用菌,幾乎每個城市的周邊都有栽培平菇的溫室大棚,平菇在我國的栽培歷史至少有40年,是栽培技術較為成熟的一個品種。,平菇也是常規栽培品種中,轉化率最高的一個品種,菇行天下博客開通一年來,關於平菇轉化率的諮詢非常多,主要是問為什麼平菇的產量低。,,2、栽培季節:根據自己的栽培條件,和當地市場的季節性需求選擇合適溫型的品種,關於平菇品種分類請參考平菇品種分類大全,3、不要自己分離菌種:食用菌的菌種組織分離需要一定的技術,而且需要進行大量的出菇實驗才能進行大量生產,只有具備一定技術水平和設備條件才能進行。,二、栽培方式,1、滅菌方式:平菇根據滅菌方式的不同,轉化率高低依次為熟料>半熟料>發酵料>生料,如果想獲得高產一定要採用熟料的滅菌方式。,2、生產場地:實行兩區制,在專用的發菌室發菌,在溫室或者大棚出菇,比發菌出菇都在溫室的轉化率要高;在北方,採用溫室出菇的,比採用大棚的轉化率高。,四、純度(污染率),3、含水量:在不影響發菌的情況下,適當提高含水量,有利於提高轉化率。,2、營養物質:配方中營養物質比例達到20以上的轉化率高(這一點要根據技術、栽培季節確定,在夏季高溫季節要降低營養物的比例),三、配方,1、原材料:棉籽殼和玉米芯組合作為主料的轉化率高,1、降低污染率:只有把污染率控制在正常的水平,保證菌絲里沒有同時生長有細菌、黴菌等,才能保證轉化率,因為如果細菌和黴菌會消耗一部分營養物質。,2、濕度:這裏主要是指發菌環境濕度對菌袋內培養基含水量的影響,特別是袋口失水,會導致轉化率降低。,3、菌袋大小:採用小袋,每袋裝乾料1.5-2斤,轉化率比傳統的大袋轉化率高。,4、液體菌種:液體菌種發菌速度快,發菌整齊,出菇整齊,轉化率比固體菌種高,大部分的平菇栽培是利用自然季節生產的,經常會出現集中上市而導致價格下降的情況,如果產量低,加上價格低,平菇栽培也是很難取得好的效益的,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朋友關心平菇轉化率的原因。,首先,我們先確定一下平菇的轉化率多少是正常?何為轉化,就是說培養料里的營養物質轉化成平菇,這是物質的轉化,物質轉化是守恆的,培養基里的營養物質含量是有限的,所以轉化率是有一定限度的,因此在實際生產中平菇的轉化率最高能達到150-200%。,這裏菇行天下要強調一下,不要相信所謂的“高產”特技,他們宣稱轉化率可以達到300-500%,也不要相信所謂利用“稻草”“秸稈”栽培平菇可以達到200%的轉化率。,那麼,影響平菇轉化率有哪些因素呢?,1、菌種來源:選擇高產,抗病的品種。無論來源於哪裡的菌種,都要經過試種才能大量栽培。,一、品種,五、發菌狀態,
一、什麼是枝條菌種?,枝條菌種是指用竹籤、木條、雪糕棒等製作的食用菌菌種,通常枝條菌種用來製作三級種,也叫竹籤菌種、小棒菌種。,在液體菌種沒有普及之前,枝條菌種在杏鮑菇工廠化、黑木耳工廠化生產中廣泛使用,隨着液體菌種的普及,枝條菌種的使用逐漸減少,但是對於不具備液體菌種生產條件的小規模企業首選還是枝條菌種。,
現在不只有大型工廠重視生產成本,小規模生產的農戶也開始重視生產成本,在市場價格一樣的情況下,誰的生產成本低,誰能夠有利潤。,,1、自己製作菌種,液體菌種製作周期短,從母種開始到接到栽培袋,最短只需要15天,而固體菌種則需要2個月以上的時間,不僅時間上縮短,接種效率也提高很多。,5、減少污染,食用菌生產不可避免的會碰到污染的問題,減少污染可以降低不必要的損失,小規模生產的袋栽污染率應該控制在3%以下,工廠化袋栽應該將污染率控制在1%以下,瓶栽應該將污染率控制在1‰以下。,6、提高自動化,自動插棒、自動裝筐、自動扎口、自動上架等自動化設備的使用能夠降低運行時的人工費用,但是初期投資會較大。,10、適度增加規模,對於工廠化生產,食用菌栽培的廢料一定要重新利用,常見的是重新栽培食用菌和燃燒用於採暖或者滅菌。,9、廢料重新利用,8、減少固定資產投資,固定資產折舊占生產成本的比重也比較大,一般小規模生產在計算生產成本的時候,很少考慮固定資產折舊,但對於投資在幾百萬或者幾千萬以上的大型食用菌企業就要重視了,盡可能的將資金用到生產上,減少資金成本。,當技術成熟后,在一定的生產條件下,適當和合理的增加產量,可以快速的降低生產成本。,7、提高單產,提高單產,提高轉化率是降低生產成本的重要手段,在相同的競爭條件下,誰的單產高,誰的成本就會低,就有競爭力。,菌種對於小規模生產來說,最高可以佔到整個投入的10%以上,如果自己從母種開始,到原種,到三級種都是自己製作,不僅可以省下這10%的成本,也能保證菌種的質量。,2、因地制宜選擇原材料,玉米芯、棉籽殼、木屑,這三種是食用菌栽培最常用的原材料,玉米產區玉米芯資源豐富,產棉區棉籽殼資源比較豐富,山區和林區木屑資源比較豐富,我們在設計自己生產配方的時候,要根據自己當地的資源情況,以當地的資源為主。,3、使用設備,4、使用液體菌種,使用拌料機、裝袋機、自動接種機等設備,提高勞動效率,減少用工數量和工人勞動強度。,菇行天下【手機/微信號:13674230281】,本文由菇行天下原創,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註明出處!,
夏季我們要想辦法降低發菌溫度,如果發菌溫度長時間高於25℃,紅色鏈孢霉等高溫條件治病雜菌很容出現。夏季生產中,要合理的確定的生產量,工廠化生產要根據培養房空調的製冷降溫能力確定產量,不能為了數量而生產。農戶在夏季生產中,要盡可能減少擺放密度,增加菌袋之間的空隙,降低菌袋之間的積溫。,9、通風,除了以上這是點,食用菌生產上所有的環節在夏季栽培中都要特別注意,防止因為某一環節出現問題,導致二次傳染,污染率失控的情況,夏季食用菌栽培有風險,反季利高需謹慎!,夏季更要注意生產環境的藥物消毒,要提前預防,不能等到污染率失控在加大藥物消毒力度。,夏季栽培食用菌是一年當中最困難的時候,主要表現容易污染,即使是工廠化生產污染率也是一年中最高的一段時間,在分析夏季食用菌栽培如何降低染菌率之前,我們先分析一下夏天和其他季節有什麼區別,那麼染菌率升高一定和這些區別有關係。,夏季和其他季節的區別:,1、溫度高:,1、栽培方式,夏季栽培必須採用熟料栽培,這一點請朋友們不要再有任何疑慮,特別是剛開栽培食用菌的朋友。除了熟料栽培,其他栽培方式,如生料、發酵料、半熟料等,培養基處理都不是絕對無菌的,在夏天高溫、高濕、微生物活躍的環境下,因污染很容導致栽培失敗。,2、配方,在食用菌工廠化生產中,某些品種,在夏季有專用的夏季配方,但是配方調整範圍不大,工廠化生產夏季因配方導致的污染較少。但對於小規模栽培,在夏天就應該注意減少配方中營養料的添加比例,高營養容易導致細菌感染。,3、拌料,裝袋(瓶)后,要儘快滅菌,裝袋后,在菌袋密閉的環境中,夏季“兩高一活躍”環境中,培養基很容易酸化。,6、滅菌及時,拌料后,裝袋(瓶)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一方面減少培養料因時間長而酸化,另一方面防止裝袋后,等待滅菌的時間過長,在栽培袋內酸化。,夏季“兩高一活躍”的特點,致使培養料十分容易酸化,導致PH值降低,因此夏季使用栽培要注意石膏和白灰的添加量。,5、裝袋(瓶)及時,7、接種方式,夏季培養室、發菌棚要注意通風,保持培養房空氣的新鮮度,避免高溫、高濕、通風不良三種情況同時存在。,夏季食用菌生產拌料要做到隨拌隨用,即當天拌料,當天裝袋,否則會導致培養料酸化,營養損失較大,這一點工廠化生產都能夠做到。,4、PH,氣候學意義上講:連續五天平均溫度超過22℃算作夏季,夏季的溫度高是和其他季節的最大區別。,2、濕度大:,夏天是一年中空氣濕度最大的一段時間,空氣相對濕度長時間處於80%以上,當然,對於北方乾燥地區夏季空氣濕度也會低一些。,3、生物特點:,夏季食用菌栽培環境特點:溫度高、濕度大、微生物活躍,也就是“兩高一活躍”明確了夏季和其他季節的區別,我們就能夠明確夏季食用菌生產,我們需要注意什麼。,在北半球的夏季,各類生物已經恢復生機,大都開始旺盛的生命活動。很多生物會在夏季繁殖後代,各種動物選擇夏季交配,生育;植物競相開花結果。這主要是由於在夏季氣候最熱,各類食物豐富,而且對於卵生動物,卵更易於孵化。引起食用菌染菌的微生物也是一樣處於一年中最活躍的一段時間,繁殖的非常快,夏季里飯菜容易變質也是這個道理。,8、發菌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