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條件盡量使用穀粒菌種,用玉米粒、麥粒、穀子、高粱製作的原種叫做穀粒菌種,因為成本問題,通常只用穀粒製作原種,穀粒菌種相比常規菌種活性更強,萌發速度更快,菌絲覆蓋滿料面的時間會更短 ,使得菌袋污染的幾率降低,如果具備製作穀粒菌種技術條件的朋友,盡量使用穀粒菌種。,對於大多數的菇農來說,對菌種生長過程中的溫度不夠重視,普遍是看到菌絲能夠生長就可以了,溫度過高或者過低的情況十分普遍,特別是溫度高的影響,菌絲在高溫狀態下新 陳代謝速度快,菌絲生長不夠強壯,在高溫的環境中更容易導致污染。,合適的培養溫度,簡單地說:如果菌種污染,本身帶有雜菌,將直接導致菌包的污染,這裏指的菌種包含母種、原種、栽培種,關於液體菌種將在以後專門論述,栽培種引起的污染嚴重時表現為在菌種部位出現雜菌,在接種後幾天內就可以表現出來。,在實際生產中,誰也不會將能夠看出來有雜菌的栽培種接入到菌包中,雜菌大多都是“隱性”的形式存在於栽培種中,要解決因菌種引起的污染,就必須從菌種的質量抓起,需要注意以下幾點:,1、,老化的菌種,還表現為活性下降,接到菌包后菌種萌發速度慢,嚴重時會出現不萌發的情況,這樣就會給雜菌提供生長的機會,導致污染率增加,在食用菌工廠化生產中很少使用老化菌種,但是對於普通栽培戶來說,因為大多不具備制種能力,因使用老化菌種導致污染的情況時有發生。,3、,做好菌種生產計劃,按照生產計劃製作菌種,是保證能夠使用“新鮮”菌種的前提,所謂新鮮菌種是指剛剛長滿,或者是剛長滿幾天的菌種,這時的菌種活性最強,接種后萌發的速度最快,菌種的純度這時也是最高的,隨着長滿后存放時間的增加,菌種被感染而攜帶雜菌的機會也逐漸增加。,在工廠化生產中,大多數企業都能夠按照計劃進行菌種生產,而小型栽培戶對此不夠重視,要根據自己生產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栽培計劃,從計劃出菇的日起開始,推出進棚開袋的日期,在推出菌包接種的日期,以此類推,一直推算的母種的製作日期,這樣就做好了生產計劃。,原種的純度要遠遠高於栽培種,首先是從級別上說,越往下轉代,就容易出現污染和異常問題,然後是原種可以使用專用的菌種瓶,在接入母種后很容易觀察母種的萌發情況,對於長勢不良和污染的可以及時挑出,反而栽培種大多使用菌袋製作,不容易觀察,而且接入原種后,菌絲很快萌發覆蓋整個料面,接種和冷卻等引起的料面污染很容易會被菌絲覆蓋,很多外表正常,內部長滿青黴的栽培種就是這樣形成的。,盡量使用原種,5、,無論是母種、原種、栽培種,都要根據實際用量盡可能多做一些,在培養的過程中,每天進行長勢和污染觀察,發現異常的及時挑出來,對於母種一定要做到100%的不染菌,但是是允許把長勢不良的母種淘汰的,原種和栽培種在使用前要有專門的人員進行最後一次嚴格的挑選,稍有懷疑的就要淘汰。,既然母種、原種、栽培種都允許有一定的淘汰率,那麼在製作菌種的時候,就應該適當的多做出一些,這樣才能保證生產的正常進行,根據制種水平的程度,可以規定當超過一定淘汰率的時候,該批次菌種就要全部淘汰了。,使用原種,無疑會增加生產成本,這裏菇行天下建議在食用菌生產中要綜合的分析成本問題,在食用菌生產中最大的成本付出是污染、出菇病害、產量低,使用原種似乎增加了一些成本,但是只要污染率下降一點就足可以彌補。,很多朋友覺得製作穀粒菌種非常難,實際製作穀粒菌種和普通菌種區別並不大,只要注意穀粒吃透水分就可以,其他與常規菌種基本相同,在這一點上,對穀粒菌種感興趣的朋友不要只想不做,先做個幾十瓶試試,逐漸就能掌握穀粒菌種的製作方法。需要強調的是,穀粒菌種因為營養豐富,在接種和培養等環節更容易污染。,4、,加大菌種挑選力度,一定要自己製作菌種,這裡是指具備一定的設備條件和技術條件,才能自己製作菌種,自己製作的菌種全過程都是自己嚴格控制,質量和純度才是有保證的,反之,購買的菌種因為本身質量,以及長距離的運輸等,都容易出現問題,特別是夏季從外地購買菌種,如果不使用冷藏車,在運輸的過程中很容易導致活性下降和污染。,當然,如果你附近有質量可靠的菌種廠,也是可以使用購買的菌種,從長期發展,將會出現越來越多的專業菌種廠。,2、,因使用老化菌種引起的污染比較普遍,老化菌種一般指的是存放時間較長,或者是經過低溫保藏的菌種,老化的菌種自身容易受到雜菌侵染,嚴重時肉眼可以看到,輕微感染或者是細菌感染,從外觀上是很難觀察到的,而接到菌包后,雜菌就具有了合適的生長條件,表現為污染。,避免使用老化菌種,6、,